因為看到了封面上的評論和內頁的推薦﹐才決定要看這一本被誠品旗艦店擺在門口處的暢銷作品。
讀了推薦文和導讀﹐我「以為」這會是一本類似《唐吉軻德》的荒謬諷刺巨著、或是類似《淘氣故事集》那種以「娃娃看世界」的書寫角度的輕鬆小品。
結果都不是。
看完之後﹐我想除了失望﹐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它。
據說這個故事是作者的「真實」經歷。
我想如果作者真的在童年時代經歷過這些荒誕無稽的瘋狂事件﹐也難怪這本書會被寫得這麼混亂無章了。
故事一開始是一個小孩﹐有著酗酒而且喜歡對妻子施與暴力的惡父親﹐以及神經兮兮喜好書寫沒人看得懂的詩作的母親。
接著﹐那名孩子被送到母親的心理醫生家裡寄養(當時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和心理醫生有一腿﹐後來才發現原來孩子的父母婚姻上的問題﹐其實是出自他母親的性向問題)﹐在那裡﹐小男孩認識了一群同樣在心理上異於常人的孩子們。原本已經扭曲了的心理和性格的男孩﹐在經過了心理本來就不正常的心理醫生、和一屋子的心理病患的孩子的洗禮下﹐變得更為心理畸形行為失常而且思想怪異。
有關於心理扭曲、或是精神異常的故事﹐我們可以在《飛越杜鵑窩》之類的經典作品裡找到令人折服的例子﹐但這部《一刀未剪的童年》﹐卻似乎只是在雜亂無章地敘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不正常」的事件。
而我在看完之後﹐竟發覺如果這種書看多了﹐很有可能我也會變得像裡面的角色和作者的書寫方式一般﹐精神失常、而且邏輯思路不太清楚。
例如﹐心理醫生家有個小孩﹐喜歡把各式各樣的藥當作糖果吃、並且四處分散給其他孩子。還有一個會將活生生的貓咪放在衣籃下面整整四天、害得貓咪一命嗚呼﹐之後居然還變態地說要用那隻死貓來煮湯和其他孩子開玩笑。年輕美麗的女孩因為金錢而四處和人濫交﹐而那名心理醫生也會因為要幫故事的主角找尋翹課的理由而要求他假裝吃安眠藥自殺!
故事最驚世駭俗的地方﹐是在心理醫生家裡﹐還有一名同性戀的孩子﹐滿街找人打炮﹐最後還半「強暴」式地和故事主人翁發生性行為﹐而最可怕的是作者居然大篇幅地描寫了兩名同性戀男孩為對方口交的詳細過程?!(為什麼這本書沒被台灣那個已經沒救了的教育局列為十八禁?)
至於男主角的母親﹐因為寫詩不曾出名、感情方面也無所歸依﹐所以總在故事中顯得精神衰弱讓人感到神經緊張﹐直到她遇見其他的同性戀伴侶﹐並開始了她們奇特的相處方式。
我不知道這些事件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但故事的瘋狂程度絕對是真實地讓我感到不舒服﹐並且持續到閱讀這本書結束為止。
雖然作者堅稱這是依據真實經歷所書寫﹐但我始終認為這些瘋狂無謂的情節﹐應該只可能出現在卡通或笑料片裡。
除了太過荒謬的情節﹐本書的另一大致命傷﹐就是作者的書寫程序顯得太過凌亂。
漫無重點地敘述了一些類似流水帳的事件﹐而劇我看來這些沒重點的小事件一點也不好笑、更沒有吸引人的本質所在﹐所看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看得很累、而且找不出值得我回味的部份。
因為這些情節並不有趣﹐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只覺得自己在看一本思緒混亂、毫無章法的故事書寫。
感覺不到真實感、也感受不到感情的抒發﹐更因為作者在情節的鋪陳、文字的敘述、章節段落和前後文理的先後和思考的分配﹐顯得混亂而且不合邏輯﹐使人幾乎搞不清楚作者花了這麼大的篇幅、這麼多得文字﹐究竟是想要表達什麼?
據說﹐整本書應該是輕鬆有趣、惹人發笑的。
但看了這麼幾百頁的故事﹐只在男主角因為過度吃食安眠藥被送入醫院﹐醫生/護士替他灌腸洗胃的時候﹐塞了一根胃管到他嘴裡﹐他說了一句:「最近老有這種事發生。」籍以暗示自己時常被自己的同性戀友人強迫口交的部份﹐我發出了一聲算是真心的笑聲。
除此之外﹐故事中唯一讓人饒富興味﹐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當主人翁的男孩形容起自己那個不受人注意而顯得自卑的哥哥:「他不是被過度忽略、只是被漫不經心地照顧著。」
我想﹐世界上有很多個我們﹐曾經都以為自己被忽略了。而事實上﹐我們只是被間歇性地暫時遺忘了﹐而被漫不經心地記起了。
最後結局的部份﹐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讓人停下來瞠目結舌的。因為被母親披露的事實﹐也讓男孩離開了一直養育著他的心理醫生的家裡。但無論如何﹐我總覺得那樣的結局顯得有些牽強﹐就像這整本書﹐給人一種不實在、沒有「感覺」的真實性。
總括來說﹐這本《一刀未剪的童年》﹐並不是一部我會推薦的作品﹐至少﹐在我來說﹐它不是一部讓人能夠感到閱讀愉快、輕鬆感受的故事﹐也不是一本會讓人一看再看、百讀不厭的好書。
如果不是打著「真實經歷」的旗幟做廣告噱頭﹐我想這部作品的可信度反而顯得高一些。而我在閱讀後對它的評價、也會更高一些。
- May 14 Mon 2007 01:31
無可置信的童年經歷——《一刀未剪的童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