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有一本書﹐能夠最真實最貼切地闡述了陳雪這一位天才作家的生命和心路歷程﹐那麼我想﹐這本書一定是這本陳雪以自傳體撰寫的《陳春天》。

這是一本怎麼樣的小說?

若說它是小說﹐似乎又顯得太自傳而真實了。

故事從一篇類似短篇小說的《肖仔》開始。

那是一個平靜而樸實的小村鎮﹐村民們看似純樸而無害﹐但事實上這一群人如此的封閉而豪無容忍之心。所有出現在這個小村莊裡的「異種」的人類﹐都被他們以一蓋全地以「肖仔」這樣的稱謂帶過;這些人﹐包括了天生的畸形人、天生的殘疾人士、因外界的力量而造成神志不清的可憐人、精神疾病的患者、被世俗禮教所不能接受的身份特異者...等等﹐他們不被這個村鎮裡的其他「正常人」所接受﹐因而被套上一個通用的名字﹐「肖仔」。

就像陳春天﹐和世界上許許多多﹐在莫名的情況下﹐被遺棄的一群邊緣人。

「肖仔」。

事實上他們只是需要多一點點的關懷、多一點點的幫助﹐其實他們和我們並無不同。但我們都曾經歧視過他們﹐以不該的眼光鄙視過他們。

這一篇《肖仔》是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雖然它只是訴說的陳春天的一生的最初﹐也是這個故事的最開端。

因為它太真實﹐直直地打進了我的心裡﹐仿彿在盛夏日出的第一抹陽光﹐刺進了眼裡﹐醍醐灌頂﹐指責著曾經鄙睨過我們的人、也指控著鄙睨過他人的我們。

接著故事由一連串的《病院》記事連貫。陳春天的弟弟因為車禍而被送入急診室。陳春天帶著父親和妹妹來到病院。在漫長的等待弟弟被急救和復甦的過程裡﹐陳春天開始回顧審視自己過去的生活。

她的童年是怎麼樣的?其實在小時候﹐陳春天是和妹妹很親密的。但因為她對感情的不善於表達﹐之後她和家人越走越遠。但她依然如此地愛著她們﹐只是她在感情上太過笨拙﹐無法確實地讓旁人感受到她最大最溫柔的愛。

小時候陳春天也有過幸福的日子﹐當母親還在的時候﹐甚至是她們一家人一起在地攤擺攤子叫賣的時候。

看到陳春天和家人在夜市叫賣的狀況﹐著實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如果熟識陳雪的讀者﹐一定會聯想到﹐嘿﹐不是說陳雪曾經也在夜市擺過地攤嗎?這究竟是不是陳雪的經驗之談﹐或許無人能斷定。但我想﹐這樣的橋段會出現在這樣一本如同真實的小說裡﹐或許多少帶有一點作者的自侃心態吧!

這整本書﹐我們都在看陳春天(陳雪?) 不斷不斷地﹐在受傷和痊癒裡徘徊。

她在親情裡四處碰壁﹐似乎在父母弟妹面前都不討好的她﹐如此地渴望像大家一樣能夠融入這個「家」裡面。

但似乎﹐當母親離開了她們﹐當陳春天選擇了逃避殘酷的現實遁入不會讓她受傷的往日幸福時光的幻想裡﹐她就已經註定了﹐無法再像從前一樣﹐屬於那個「家」了。

陳春天不斷在戀愛。

因為她找不到愛。

她的初戀是村裡的阿浪「叔叔」。她和阿浪認識的時候﹐她還是小女孩﹐而他已經是中年人了。之後﹐和不同的男人、女人之間來回﹐但漂泊的她沒有依據﹐如浮萍般﹐沒有一個能夠讓她停下來的理由。她總是在肉體歡愛的關係上尋求慰藉。她總是能吸引著男人甚至女人愛上她﹐可是她誰也不愛﹐因為她不知道該怎麼去愛人。

因為她連最簡單的﹐好好地愛自己﹐都做不到。

在故事裡﹐陳春天是一名作家。(呵﹐身份又和陳雪重疊﹐難道這又是巧合?)

比較起來﹐收入「看似」比她的家人好上很多、而且還能號召電視臺的人尾隨她到夜市裡拍攝她的生活實錄(雖然這不是她自願的)。在弟弟受傷復健的那一段時間﹐她是提供物質和金錢支柱最大的那一方。

她對家人的愛﹐卻只能以金錢的方式來表達。

或者是﹐更扭曲殘缺的方式﹐來愛著人。

然後她發現﹐其實如今的她﹐個性思考和生活本質﹐其實全是受了兒時的遭遇的影響。

她如此懷念著幼時光陰﹐當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美麗那麼幸福的年光。而幸福像個吹得太過飽滿的氣球一觸即破。爸爸和村裡其他的女人發生的姦情﹐母親開始精神錯亂就好像村子裡那些「肖仔」一樣。

陳春天的生命開始頹頃﹐從她的家開始慢慢破滅。

弟弟受傷的那一段時間﹐「那絕對不是可以恢復到往日甜蜜時光的重大改變﹐就只是各自往對方那兒靠近了一點﹐她們始終沒有談論任何造成斷裂的原因﹐既不說明也不解釋﹐既沒有問題也沒有答案。」而過往的記憶如此鮮明﹐歷歷在目﹐這時候她才發現﹐原來自己那麼那麼地依戀著當年的那時光。

但她卻再也回不去了。

長大之後的陳春天有著嚴重的失眠和憂鬱症的傾向(又是印象中陳雪的個人特質) 。

她總是在夢中回朔著過往﹐仿彿它們不曾離去。

想想這不也是我們的通病。

我們總是認為過去如此美麗﹐殊不知是那樣不論美麗的醜陋的幸福的艱苦的過往歲月﹐塑造成就了現今的我們。

故事的結尾﹐陳春天開始不安鼓譟。

她找不到家——而她已經追尋了數十載。

「你可以帶我回家嗎?」她對愛著她的男人說。男人問她:「你得先告訴我你家在哪兒?」陳春天回答不出來。連她自己也失去了家的方向。

直到父親去世了﹐她再度回到小時候那個她曾經憎厭的小村子﹐看到了如此熟悉的家人﹐還有﹐從小她不斷不斷逃離的父親和家。

終於﹐她找到了自己。

回到了家。

看這本書﹐就像我們陪著陳春天(亦或是陳雪?)一同走了一長段﹐真實而鮮血淋瀝的生命旅程。

那一段路程上﹐有痛苦有歡笑﹐有幸福也有悲傷。濃濃的哀愁﹐無家可歸的悲涼。

陳雪的文字﹐總有一種蒼涼的哀愁﹐仿彿雲淡風輕﹐但一筆畫過﹐卻又讓人椎心刺骨。而這篇貼近作者最私密的個人心聲的作品﹐又猶勝其他作品一籌﹐讀來讓人唏吁﹐感同身受。

那是最一貫的陳雪風格﹐揪心的苦楚﹐只是因為我們在生命裡﹐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像陳春天那樣的心痛。

我們都曾經﹐如此偏頗極端而悲涼地面對人生﹐即便那是我們所不願經歷不願接受的方式。

但願我們能像陳春天一樣﹐堅強走過。

但願我們像她一樣﹐終能找到自我;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agu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