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來源:商業周刊電子報: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71228&s_code=0041&s_cat=政治財經


這篇文章﹐我會看得十分有感覺﹐是當范哲尼形容形容自己在銀行工作時的想法:『「難道﹐我要這樣過一生嗎?」他在櫃台坐了六年﹐只確定一件事﹐「我絕不要待在銀行。」 』

接著是他在離開迪士尼時的心聲。

當時迪士尼幾近瓦解﹐「迪士尼總部的傳統是彼此仇視﹐彼此內鬥﹐從消費品、電影﹐不只爭資源﹐還互爭彼此的自我(ego)。」

而最後他說:「其實不是我離開﹐而是迪士尼離開我。」

怎麼看﹐都和我前陣子的想法十分貼近。

或許這是在以人心險惡的軸輪為轉動的最大動力的商業社會﹐稍微有良知的人﹐都會感到無奈感慨的傷感吧。

忍不住想推薦給大家。^^



***


昔日迪士尼戰將 改行當校長伯

范哲尼五十一歲在人生頂峰轉彎


(文)吳錦勳

招生攤位前,默默站著一位中年男子,深色西裝,打著簡潔的領結,刮得光潔的下巴。他在走道上,客氣邀請幾位年輕學生,解釋著,「自然醫學是全球的風潮,強調健康、有機而崇尚自然生命能力的醫學……,」九月底,台北世貿中心舉行一場澳洲教育展,在四十多家花花綠綠的招生攤位上,有一間學校名字獨特而神秘——澳洲自然醫學學院(Australian College of Natural Medicine)。

他來自澳洲,名叫約翰•費尼(John Feenie),早年在香港工作時,取了個中文名「范哲尼」,他剛從加州飛到東京教育展,東京一結束,他又馬不停蹄飛抵台北。

這一趟旅程是他「拓荒」的起點。

他其實大有來頭,之前,他是娛樂產業龍頭迪士尼(Disney)的執行副總,曾經是當時迪士尼前五大核心成員,主管整個大中華區業務,與迪士尼現任CEO艾格(Robert A. Iger)輩分相當。

以前他官大,現在,他親自站攤。對這些年紀差他一大截的年輕朋友,鞠躬哈腰,變成「校長伯」。

這所自然醫學院共有四千名學生,在澳洲將有第七所分校,預計二、三年後,國際學生人數將可達到四分之一。他眼中的台灣、日本和韓國及整個環太平洋區塊,都非常有市場潛力。他嗅到機會,語帶興奮的說,「我們必須加快腳步。因為潮流來了。」

有文化腦子兼商業心靈 將迪士尼品牌打進中國

他的語氣,充滿著一股力量。昔日與他一起工作十三年的部屬、前迪士尼亞太區消費商品部總裁劉靖文回憶,「澳洲歷史短,所以沒有什麼負擔,創意是亞洲國家中最強的,范哲尼聰明絕頂,非常有文化又有商業心靈。」老員工說,他的辦公室放滿古書、古地圖,走進去都沒有地方坐,他常說將來退休要去教歷史,有時候喝了點酒,還可以把邱吉爾自傳整段整段倒背出來。

加入迪士尼之前,他擔任知名的菲利浦•莫里斯菸草業(Philip Morris)亞洲區副總裁,讓美國菸成功打入保守的日本市場,建立綿密的銷售網。帶著戰功被送到哈佛大學進修,之後,又被迪士尼挖角。

進入迪士尼,他也很早就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九○年代初,面對改革開放,當時中國需要迪士尼樂園彰顯國力,迪士尼也要一個媒介來「推展品牌」,偏偏當時迪士尼不能進電視頻道。

范哲尼從策略思考的角度布局,「我們等於是吊著迪士尼樂園這根胡蘿蔔,引誘中國開放電視頻道,OK,你要吃這根胡蘿蔔,就得開放電視頻道,我們看到背後的消費市場、影片及授權商品……,才是我們要的。」他見了三次當時擔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準備在浦東蓋一座比香港迪士尼大四、五倍,超越東京的上海迪士尼樂園。可惜這個計畫,運作了十年,至今仍然沒有蓋成。

但在范哲尼的揮軍之下,一九九二年迪士尼仍進軍中國市場,由策略合作「米奇妙世界」進行商品授權,截至目前,它的消費性產品授權仍是迪士尼海外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他很早就在新加坡和香港耶誕節封街慶祝,也很早建立互動式網頁,甚至在亞馬遜網路書店還未壯大前,就建議總公司花一百萬美元買下它。

在亞洲各地找策略聯盟 用商品授權締造十年盛世

歐美等地普及的迪士尼電視,等於間接促銷迪士尼商品。但范哲尼看到具有龐大授權消費商品成長的日本,卻沒有電視來促銷。於是他發起「common marketing fund」(共同行銷基金)。把授權金按一定比率抽出,專門用來發展廣告宣傳,不斷為品牌加值。

下一步,他在各地找到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和柯達、可口可樂公司及出版社合作,注入迪士尼品牌新動力。「我們製造出很多『聲音和影像』,吸引人注意。廠商要做授權商品,他們沒有自己的品牌,但迪士尼有品牌價值,這是產品加值的雙贏生意。」

目前已退休的劉靖文說:「我每次提什麼點子,他的眼睛就發亮,就去吧,就去做吧,」她說,從他的眼神裡,你可以清楚感覺你的價值,願意為他賣命。

在范哲尼擔任迪士尼亞太區消費商品部總裁的十年間,年營收成長到三億美元,將亞太區發展成橫跨二十國,總計十四個辦公室的重要部門。一九九八年,他受拔擢到總公司。他在亞太地區的位子,後來由劉靖文接手,她當時是迪士尼位階最高的台灣籍主管。

劉靖文說:「我從他身上學到不是win(贏)就是die(死),我們沒有中間的妥協。We take no prisoners!我們不做俘虜的。」

在迪士尼的歲月,范哲尼則始終和開啟迪士尼「黃金盛世」的傳奇人物威爾斯(Frank G. Wells)有很深的交情,兩人情同父子。

在威爾斯掌權十年間,迪士尼史無前例增長,年營收從十五億美元到八十五億美元;股價增加一五○○%;主題樂園和相關收入增長三倍;消費品收入增長十三倍;電影製作收入增長十五倍,使迪士尼影廠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影廠之一。

伯樂驟逝,引爆內鬥 決心離開權力競逐的山頭

一九九四年四月,個性好冒險的威爾斯在一次直升機空難中喪生。給范哲尼巨大的打擊。「法蘭克是我畢生尋求的良師益友。」他閉上眼睛,追憶說,「他發生空難那天,我哭了一天。他是我的伯樂,我覺得無比失落。」

威爾斯驟逝讓迪士尼陷入真空,也引爆之後的內部相殘,讓當時迪士尼聲望和股價跌落谷底。范哲尼眼見當時迪士尼這艘巨輪,彷彿航行在暗礁處處的急流裡。他毫不客氣指出,「迪士尼總部的傳統是彼此仇視,彼此內鬥,從消費品、電影,不只爭資源,還互爭彼此的自我(ego)。」

他將「ego」由嘴裡狠狠說出,並強調:「這些膨脹自我惡鬥,讓迪士尼付出巨大的代價。」他眼神一暗,說著:「其實不是我離開,而是迪士尼離開我。」

一九九九年底,范哲尼離開了他原本以為死生以之的迪士尼,「如果你仰望山頭,費盡前半生達到頂峰,發現那不是你最想要的高點,像蘭花來到了冰天雪地,就要有勇氣趕快走下來。」

用教育信仰買下學校 要用三十年工作經驗辦學

今年夏天,范哲尼買下已有三十二年歷史的澳洲自然醫學學院(www.acnm.edu.au),雖身為執行長,但校長兼撞鐘,站到第一線。在這兩天的招生活動裡,相隔不到十幾公尺的雪梨大學、昆士蘭大學、澳洲國立大學等熱門學校攤位,總是擠滿詢問的學生,范哲尼的攤位顯得稍微冷清。

但他甘之如飴,離開權力競逐的山頭,范哲尼在下山的路途上,找到他的信仰。「離開迪士尼這幾年,我一直在找機會,為下一代找到一種古老而有智慧的生活方式。」

問他,為什麼辦學校?他拉拉領結,一字一句說:「因為教育,改變了我的生命。」他連續說了兩次。

他在澳洲雪梨成長,父親是做磚塊的工人。中學時,他對學校課程感到不耐,十六歲,他決定輟學不讀,在銀行櫃台當文書,「每天送信,蓋收發章,接電話,反正就是打雜。」

他身後坐的高級幹部,每天衣履光鮮,頭髮由黑做到變白,但做的卻是他感覺差不多的事。「難道,我要這樣過一生嗎?」他在櫃台坐了六年,只確定一件事,「我絕不要待在銀行。」

二十一歲那年,他重新拿起書本,花一年通過高中文憑考試,並進入雪梨大學攻讀生化。之後,又拿到企管碩士,人生視野從此改寫,「如果不是澳洲教育體系給我這個機會,我將不會坐在這裡。」

范哲尼二十九歲離開雪梨,往外闖天下,在跨國公司歷練。三十年後回到家鄉,做的是他早年欠缺的教育事業。談到教育,他深呼吸一口,「我之前三十年所有的工作,都像為我現在所做的事,做準備。」

擔任「校長」這些日子,對於他意義非凡。「一九四○年五月十日,英國的黑暗時期,那一天,邱吉爾被任命為戰時首相……,」他精確背誦日期,臉色閃過光芒,那時候邱吉爾面對納粹,不但沒有害怕,反而以義不容辭的口吻說:「我的人生所做的一切事,都為了這個時刻、這個試煉(all my life has been a preparation for this hour and this trial)。」

范哲尼重述這句話,他篤定而虔誠的說:「我一生的準備,都為了這一刻,我也已經準備好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每當他飛行在萬里高空,擠在經濟艙座位時,以前是頭等艙會員的范哲尼會為自己打氣:「沒關係,總有一天,我會搭自己的噴射機旅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agu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