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冷汗涔涔﹐思考著究竟這有關「狼性」的論述有多少真實性?而天性軟弱的我們﹐是否恰恰缺乏了狼的骨血精神?但明明人類也是殘忍的不是嗎?也或許就像書中提出的問句:「或許人性中的獸性和獸性中的狼性同出一源?」在最深層的內在裡﹐我們實則或多或少地傳成了狼的本質。
在書的最後﹐作者巧妙地安排了書中的兩位主人翁陳陣和楊克再一次地回到大草原﹐看看那些早已消逝地草原痕跡﹐緬懷著過往的數十載歲月。
在草原上﹐陳陣將自己數十年來的研究心血﹐詳述給楊克聽。這一段其實是作者對他的「狼研究」的大綱總括﹐因此在很多部份﹐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屬於論述性和主觀性的觀點。
作者從歷史的角度探討了草原民族入主中原的過程﹐一般人以為﹐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僅有南宋時代的大金國、元朝﹐以及清朝。但事實上﹐早在周朝的年代﹐周國人於戎狄民族已經開始了漢族與草原民族的雜交通婚。在種族和血統的交融下﹐周國漢人被草原民族「輸血」﹐以得到「狼性」的昇華。就連中國最自豪的唐朝盛世﹐相傳唐太宗李世民﹐身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鮮卑民族的血統。而草原民族的「以母為尊」的個性、以及草原民族女子不讓鬚眉的勇猛個性﹐形成了初唐平陽公主領兵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批「娘子軍」﹐更造就了唐朝在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總括來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災險重重的歷史中始終存活不曾滅亡﹐主要是因為有來自草原民族給中華民族的「輸血」﹐而這血液裡最重要的成份﹐就是草原狼的「狼性」。至於草原民族最為津津樂道的成吉思汗﹐更是將草原狼的本性發揮得淋瀝盡至的佼佼者。
書中更進一步提到西方國家最偉大的羅馬帝國的狼圖騰。相傳羅馬帝國的始祖﹐正是一對被母狼養大的棄嬰。而從小和狼生活在一起的兄弟﹐秉承了狼的所有天性﹐足以讓他們橫掃整個國家﹐創建了偉大的羅馬帝國。
究竟作者的學說和理論能不能成立﹐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這些只是一套作者根據他的研究和所提出的結論。但我必須承認的是﹐作者的論點在許多方面看來﹐十分強而有力﹐而且極具說服力。
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除了作者在描述中國歷史上塞外民族入主中原給漢族「輸血」的神奇效用﹐和中國歷代強朝的狼性因子之外﹐有一段提到中原民族被草原民族所影響佐證﹐居然是中文漢字中的「美」字— —「美」字是一個「羊」和一個「大」的綜合﹐這一點和遊牧民族所認為的「大羊」的美不約而同。雖然不知道這個論點是否真的能成立﹐但不知為何這十分有趣而美麗的巧合﹐讓我印象深刻。
至於書中中提到了有關「龍」的印象實際上是來自「狼」的形像﹐乍看之下頗為合理﹐尤其是以龍的移動姿態來否定龍和魚、鱷和蛇類的不同﹐反而和狼極端相似﹐再者龍的頭型在某些方面和狼十分相似﹐以此斷定龍其實是狼演化而來的。這個論點看似合理﹐但如果細想﹐其實作者忽略了龍很多的特徵:龍在頭上有角(莫非是這頭狼兵不厭詐﹐使了個魚目混珠之計﹐裝上羊角混進羊堆裡?) 、而狼的眼睛十分細長而深邃、龍眼則是金魚外加鬥雞眼(蠻醜的) 、再者龍身上有鱗片(狼好像不吃魚?) 、而且龍的臉上有兩根鬍鬚(其實這一點很樣鰍魚...) ﹐從這些角度看來﹐似乎讓人覺得「龍」源自「狼」的這個論點顯得有些薄弱。
但作者的確在這一段「理性探討」中提及了許多前所未見的獨特且頗為有力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唯一讓我看得很不舒服的部份﹐是明明一個大草原草原狼的故事說得好好的﹐有關中華民族和狼的命運緊緊相連的概念討論得正暢快﹐作者偏偏要來亢奮地來一句「兩岸尚未統一」(統一牛肉杯麵?!~囧~) ﹐真是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故事中的陳陣所豢養的小狼﹐雖然從出生就脫離了狼群﹐生活在人類的世界裡﹐但牠始終不曾拋棄自己與生俱來的「狼性」。在陳陣餵食的時候﹐小狼堅持要以「征服掠奪」的姿態取得食物而不肯以「接受飼養」的寵物形態。雖然從小和狗群生活在一起﹐但小狼始終能在聽到遠方狼群的狼嚎中﹐鼻頭仰著天﹐發出最標準最正確的狼嚎﹐以證明自己是狼族。天熱的時候小狼知道怎麼去挖狼洞﹐沒人教過牠﹐但牠知道狼洞該朝哪個方位、挖多深、挖成什麼形狀。小狼和所有賴大草原為生的狼族一樣﹐一離開草原和大地﹐會顯得軟弱卑微、不知所措。小狼永遠保持著自身身為「狼」的尊嚴﹐即使到了最後﹐受了重傷﹐牠依然嚮往著草原、渴望自由﹐直到咽下最後一口氣﹐牠依然保有身為狼的自尊。
書中的蒙古人巴圖曾經說過﹐「人跟人不一樣﹐狼跟狼一個樣!」即使離群索居、即使從出生就和自己的親任同族失散﹐小狼還是能活得宛如一隻真正的﹐完整的「草原狼」。
故事中的陳陣並無傷害小狼的本意﹐但蓄圖違反自然地將狼養在自己的蒙古包裡﹐以寵物的方式對待天性自由的草原狼﹐早已種下了小狼和陳陣的悲劇結局因果。
直到小狼死後數十年﹐陳陣始終在懊悔在自責﹐是他扼殺了這樣一個寶貴的小狼的生命。
那是陳陣對狼的崇尚、是感情﹐卻也是最深切的痛。
除了狼﹐作者也在書中貫穿了在人們無知且霸道的摧毀下﹐那被破壞得滿目瘡痍的大草原。
因為漢人的進駐﹐也因為那個時期的大環境使然﹐以及中國人對狼的誤解和盲目的排斥﹐使得蒙古狼群在短時間內被人們獵殺驅逐﹐若非被集體殺害、就是在狼王的帶領下最終遷居關外﹐遠走他方(俄羅斯地帶) 以求生存。
狼群的遠走為草原帶來了短狹的人們無法預計的災禍;因為生態的不平衡﹐無人抑制的鼠禍橫行﹐馬羊的過度生產和吃食造成草原上的草供不應求一片貧瘠﹐使得原本廣袤美麗的大草原萎縮成一片荒涼的黃沙漠﹐而這又直接地造成了沙塵禍害﹐河床萎縮水資源銳減﹐而草地的縮減使得牧戶不得不減少牛羊馬匹的產量﹐而少了狼群的追捕﹐原本性格驍猛的草原馬和草原狗也逐漸變得軟弱缺乏鬥性。而在書中不止一次提及的﹐那絕美一如人間仙境的天鵝湖﹐更因為書中那些自私淺薄的官員拍上司馬匹抱高幹大腿的無恥黨工的自私捕殺﹐而變成一篇片荒蕪。
大草原中的一切是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不明白大自然的人們對自然的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丁點的損壞﹐都足以毀滅一個世界。
而後來的人們﹐在蒙古再看不到美麗的大草原了﹐古詩中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致﹐再也不屬於一手毀滅了他們的人類了。
蒙古老人在見到被驅逐的狼群後﹐無法掩飾心中的隱憂﹐悲愴地唱起了一首蒼涼優美的曲子。「百靈唱了﹐春天來了。獺子叫了﹐蘭花開了。夜鶴叫了﹐雨就到了。小狼嗥了﹐月亮昇了...」
陳陣聽著﹐卻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未來﹐草原上的孩子﹐還能聽得懂這首歌嗎?他們還能見到歌中的蘭花、獺子嗎?他們能懂得﹐小狼是如何的嗥叫嗎?他們會知道什麼是百靈什麼是夜鶴嗎?
而我們呢?
肆無忌憚地在這個世界上肆虐撒野﹐破壞這個世界的我們﹐未來見到的世界﹐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 Jun 04 Wed 2008 04:54
以狼解讀的中華民族——《狼圖騰》(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