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這本《我願意為你朗讀》﹐就好像在看一部小品散文﹐被放在大時代的洪流裡﹐荒流上的一葉小舟。
故事的劇情很單純:一個因病在家休養而休學的少年﹐在因緣巧合下遇見了年齡比他大上十幾歲、成熟美艷的女子韓娜﹐兩人開始了一段情慾糾葛的戀情。之後韓娜不告而別﹐從此消失了蹤影﹐直到近二十年後﹐兩人重逢﹐那時韓娜因為迫害猶太人的罪名而被送上法庭﹐被判無期徒刑﹐她沒想到﹐未來當她在牢獄中服刑的期間﹐會替她送來溫暖問候的﹐竟是這名當初她拋棄了的少年...
一開始看這個故事﹐有點像是在看R級的羅曼史愛情小說。
年輕的男孩、嫵媚勾人的成熟艷婦的情慾糾纏﹐前半部的小說幾乎全部圍繞在這個主題上。
但在這樣的氛圍裡﹐我們又可以看到男孩的純情﹐和他為了和戀人在一起的執著。
韓娜喜歡聽人朗讀﹐她不看書(一直到故事最後面我們才能知道背後的原因)﹐但十分著迷於書本和當他人為她朗讀時的感覺。當他們幽會時﹐大多數時候﹐程序總是圍繞在聊天、朗讀、沐浴、和性關係上。
我喜歡書中作者在其中一段形容韓娜在書房的景象:「她走向其中一個書架﹐將右手食指舉到與胸部同樣高﹐緩緩撫過每本書的書背﹐再轉到另一個書架﹐手指繼續掠過他們﹐從一本書背一到另一本﹐把整個房間都走了一遍...」
很簡單很平常的動作﹐但十足地描繪出了韓娜對書本的鍾愛﹐也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迷戀的、回憶般的朦朧美。
韓娜那樣的動作那樣的身影﹐烙印在男孩的腦海中﹐定格成了永恆﹐永誌不忘。
故事轉眼到了十數年後﹐韓娜再度的出現﹐那是在法庭﹐審判當年迫害猶太人的德國人。
書中將韓娜的背叛和遺棄比擬為和德軍迫害猶太人相類似的罪行﹐說實話我對這樣的對比感到無法認同﹐畢竟這兩種感覺是風馬牛不相甘的。
愛情中的背叛所帶來的傷害﹐和猶太人被迫害的痛苦掙扎﹐這兩種感覺唯一相類似的地方﹐只有在心靈上的重大打擊(Trauma) ;可是在本質上﹐那兩種衝擊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明明就是毫無關聯的﹐卻硬是被作者搭在一起比較﹐總讓人覺得有些牽強﹐偏偏這又是本書的一個大重點﹐著實讓人看得有些氣餒。
故事到了法庭上韓娜的審判的部份﹐很有一種寫實的殘酷。
當年德軍殘殺猶太人的罪行﹐在法庭上被赤裸裸地攤開來說。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脆弱:當韓娜為了守護某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寧可將罪行全數攬到自己身上也不肯辯解。當然也有人性的醜陋:當其他被告發現了韓娜自願頂罪﹐立刻將所有的罪愆儘數推到她身上。
最後的犧牲者﹐還是那名看似罪有應得的韓娜。
書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對父母的愛是我們唯一不用負責的愛。」
我們總覺得愛是一種責任﹐讓我們必須揹負它﹐為它負責。但對於父母給我們的愛﹐我們總是受之無愧地﹐承接地理所當然。
十分耐人尋味的一個觀點﹐卻真實得讓人久久無法或忘。
雖然是一個很短的故事﹐劇情也平凡淡然到可能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但作者的文字非常平順穩練﹐讓人可以很平順地閱讀下去。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覺得其中有些什麼﹐是會讓人動容的。
或許不是一部會讓人回味再三、一看再看到絕妙好書﹐但總是一個能夠替讀者帶來閱讀樂趣、並且深思一些東西的文學作品。
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很驚訝文學到底可以古老到什麼程度﹐而仍舊能夠讓人讀起來好像是現代作品。」
文學中的雋永意味﹐是不論語言和時間﹐總會讓人讀來興味漾然的。